牙周治疗是什么?为什么你的牙龈出血不能忽视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里混着血丝,咬苹果时留下淡淡血痕——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很多人误以为牙龈出血只是"上火",殊不知这往往是牙齿周围组织发出求救信号。牙周治疗并非简单的洗牙,而是一套针对牙龈、牙槽骨等支持组织的干预方案。
被低估的口腔健康:牙周病的三个阶段
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牙龈边缘会早出现红肿。这个阶段的牙龈炎通过清洁就能逆转。若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形成牙周袋,此时咀嚼无力感开始出现。的阶段会出现牙齿松动移位,就像失去地基的房屋,此时救治难度和费用都将大幅增加。
值得警惕的是,牙周炎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存在双向影响关系。临床数据显示,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患冠心病风险增加25%,而糖尿病患者若合并牙周病,血糖控制难度会显著提升。
四种主流牙周治疗方式解析
1. 超声波洁治:利用高频振动清除牙龈上部的牙结石,适合作为基础预防措施,建议每6-12个月进行一次。
2. 龈下刮治:采用特殊器械清理牙龈以下3mm区域的菌斑,过程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但无需麻醉。完成后牙龈会重新贴合牙面。
3. 根面平整术:对于形成深牙周袋的情况,需要局麻后清洁感染组织,并抛光粗糙的牙根表面。术后可能出现1-2天牙齿敏感属正常现象。
4. 激光辅助治疗:通过控制激光能量减少创面出血,尤其适合伴有高血压等系统疾病的患者。但需注意该技术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。
治疗后的黄金维护期
结束治疗后的3个月是关键观察期。此时牙龈组织处于修复阶段,建议使用毛细软毛牙刷和牙缝刷。临床统计表明,严格遵医嘱复诊的患者,治疗能提升60%以上。
日常护理要注意"三三制"原则:每天3次刷牙,每次3分钟,重点清洁牙龈交界处。配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使用时,注意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,避免口腔菌群失衡。
关于牙周治疗的三个认知误区
误区一: 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实际是清除了原本填塞在牙缝的结石,暴露出本来的牙间隙。
误区二: "治疗一次就一劳永逸"——牙周病本质是慢性病,需要终生维护。如同高血压患者需要持续监测。
误区三: "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担心"——临床接诊中年轻的牙周炎患者仅有19岁,与口腔清洁习惯关系更大。
当出现持续口臭、牙龈发胀等症状超过两周时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牙周探诊检查。早期干预不仅痛苦小、花费少,更能保住宝贵的天然牙齿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