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兴种植牙医生黄春红:10年临床经验让缺牙重生不再难
在嘉兴金铂利口腔门诊部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头发花白的老人吃着儿女带来的苹果,咬下口时惊喜地抬头:"真的能用上力了!"而给他们带来这份喜悦的,正是副医师黄春红。这位专注口腔领域10余年的,用上万例成功证明:年龄从不是种植牙的。
从医学生到种植的蜕变之路
2013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,黄春红就扎根临床一线。初跟着前辈学习时,她发现很多老人因骨质疏松被判定"不适合种植",这成为她专攻复植的契机。通过持续钻研瑞士ITI、瑞典诺贝尔等种植体系,她逐渐练就了"量骨订制"的绝活。
"每块牙槽骨都是独特的艺术品。"黄春红常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。面对骨量不足的90岁老人,她会采用"斜行植入法"寻找佳力学支点;遇到牙槽骨萎缩的患者,则通过"即拔即种"技术减少二次创伤。这种因人而异的方案,让许多被其他医院拒诊的患者重获咀嚼能力。
让技术有温度的治疗哲学
黄春红的诊室里永远备着软垫靠枕和小毛毯,这是为紧张的患者准备的。"很多人躺上牙椅就发抖,这时更需要医生的耐心。"她总能用通俗的比喻解释问题——把种植体比作"地基",骨结合说是"水泥凝固期",复杂的治疗流程瞬间变得清晰可感。
去年有位退休教师,戴着义齿来时说话都漏风。黄春红没有直接推荐贵的方案,而是设计分阶段治疗:先做上颌半口种植基本功能,等适应后再处理下颌。半年后复查时,老人特意带来手写的感谢信:"现在能吃花生了,女儿说我的笑声都比以前响亮。"
数字化时代的医疗实践
走进黄春红的诊疗区,3D口腔扫描仪、数字化导板设计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。"科技是医生的第三只眼睛。"她这样评价现代牙科设备。通过CBCT获取的颌骨立体影像,能到0.1毫米的植入定位;激光微创技术则使手术出血量减少80%,术后肿胀期缩短一半。
曾有位中年企业家需要前牙即刻种植,黄春红团队用48小时完成了从数据采集到临时牙冠戴入的全流程。在种植体与牙槽骨结合的三个月里,患者始终戴着与原生牙几乎无异的临时修复体,保住了商务形象。这种"隐形过渡"技术,现已成为金铂利口腔的特色服务。
给嘉兴市民的护牙建议
"很多人等到牙齿脱落才来就医,其实缺牙超过半年就会引发骨流失。"黄春红提醒,单颗牙缺失应及时修复,避免邻牙倾斜;戴假牙者每年应复查,通常3-5年需要更换;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做牙周检查。
关于种植牙的常见疑问,黄春红给出解答:骨量不足可通过骨增量手术解决;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期也可种植;规范操作的种植体使用20年以上的很常见。但她特别强调:"没有好的种植体,只有适合的方案。"
在嘉兴金铂利口腔门诊部的展示墙上,挂满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。这些笑脸背后,是黄春红10年如一日的坚持——用让缺牙者重拾美味人生,用匠心守护每一份信任。正如她常说的:"牙齿是健康的门户,重建这道门,需要医术与仁心的双重淬炼。"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