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疼真要命!牙体牙髓病治疗全攻略,看完少遭罪
半夜被牙疼醒的经历,恐怕不少人都有过。那种钻心的疼,让人吃不下睡不着,连止痛药都压不住。这很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今天咱们就来这个让人头疼的牙齿问题,从症状到治疗,一次讲清楚。
牙齿里的"神经器"失灵了
健康的牙齿就像个精密的警报系统。当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受损,细菌入侵到牙本质时,牙髓就会发出疼痛信号提醒我们。可如果放任不管,细菌继续深入牙髓腔,这个系统就会被,变成持续性的剧烈疼痛。这就是典型的牙髓炎表现。
有些人觉得"忍忍就过去了",结果疼痛突然消失,还暗自庆幸。殊不知这可能是牙髓坏死的信号,细菌已经向下发展,可能引发根尖周炎,甚导致面部肿胀、发烧等更的情况。
治疗不是简单的"杀神经"
很多人一听说要做根管治疗就害怕,觉得就是"杀神经"。其实现代牙体牙髓治疗早就不这么简单粗暴了。的治疗分为几个关键步骤:
医生会先用局部麻醉确保治疗过程,然后清除感染源。这个环节特别考验医生的经验,需要判断感染范围,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的牙髓组织。接着是根管预备和消毒,后用生物相容性材料严密充填。
整个治疗可能需要2-3次就诊,但可以有效保留天然牙齿,避免拔牙。现在的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更是能让医生看清根管内的细微结构,大大提高了治疗。
别等疼了才看牙,这些信号要警惕
牙体牙髓病喜欢搞突然袭击,但发病前其实会给些提示:喝冷热水时短暂酸痛,咬东西时某个位置特别敏感,牙龈上莫名鼓起小包...这些都是牙齿在求救。
特别要提醒爱吃甜食的年轻人和孕期女性。甜食容易引发龋齿,而孕期激素变化会使牙龈更敏感。临床上不少孕妇因为孕前没处理的小龋洞,在孕期发展成急性牙髓炎,治疗起来很被动。
治疗后护理决定牙齿寿命
做完治疗不等于万事大吉。根管治疗后的牙齿会比健康牙脆弱,建议做个牙冠保护起来。平时要注意:
避免用治疗过的牙齿咬硬物;坚持使用含氟牙膏;每半年做一次检查。有患者治疗后五年都没问题,也有人半年就出状况,差别就在日常护理上。
现在很多诊所都配备了数字化设备,能更评估治疗。比如通过三维影像可以直观看到根管充填是否到位,这些都是治疗质量的利器。
看牙不恐怖,拖延才可怕
很多人对牙科治疗有心理阴影,其实现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。反倒是拖延治疗会导致问题加重,终可能要付出更多时间、和痛苦的代价。
记住:牙疼是身体发出的后通牒。下次遇到牙齿不适,别急着吃止疼药掩盖症状,及时找医生检查才是正道。一口好牙,值得我们用心呵护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