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到底有多可怕?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当心了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时总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小问题,很可能就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牙周病在我国成年人中发病率高达70%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不多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什么是牙周病?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。牙齿不是孤零零长在嘴里的,它有牙龈、牙槽骨等"地基"支撑。当这些"地基"发炎受损,轻则牙龈出血,重则牙齿松动脱落。
牙周病的发展是个缓慢过程:刚开始只是牙龈炎,表现为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;如果不加控制,就会发展成牙周炎,这时已经影响到深层组织;再就会出现牙齿移位、松动,后不得不拔牙。
牙周病的6个危险信号
1. 牙龈经常出血,尤其是刷牙或吃硬物时 2. 牙龈红肿、发亮,触碰有疼痛感 3. 口腔有持续异味,漱口也难以消除 4. 牙齿看起来变长了(其实是牙龈萎缩) 5. 牙齿松动或移位,咬东西使不上力 6. 牙齿间缝隙变大,食物容易嵌塞
如果出现以上任何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很多人误以为牙龈出血是"上火",自己吃点药就好了,结果延误治疗时机。
为什么会长牙周病?
牙周病的罪魁祸首是牙菌斑。当我们刷牙不时,细菌就会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薄膜。时间久了,这些细菌会刺激牙龈,引发炎症。
除了口腔卫生不佳,这些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: • 吸烟(烟草会削弱牙龈抵抗力) • 激素变化(如孕期更容易发生牙龈炎) • 某些慢性病(如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) • 遗传因素(部分人群天生易感)
得了牙周病该怎么治?
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。根据程度,医生会采取不同措施:
轻度情况:通过洁牙去除牙结石,配合正确刷牙方法,通常可以控制。
中度情况:需要做龈下刮治,清理牙龈深处的牙菌斑和结石,可能要配合药物治疗。
重度情况:可能需要牙周手术来修复受损组织,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。
特别提醒:市面上有些号称"一洗就好"的美牙项目,对牙周病基本无效。真正的治疗需要医生评估,循序渐进。
日常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预防牙周病,记住这几点:
1. 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3分钟。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,别忘了刷舌头。
2. 牙线比牙签更好。牙缝清洁不能只靠牙刷,建议每天用一次牙线。
3. 定期洗牙。即使没有症状,成年人也应该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。
4. 戒烟限酒。烟草和过量酒精都会损害牙龈健康。
5. 注意饮食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,少喝碳酸饮料。
关于牙周病的常见误区
误区一:"牙龈出血是因为刷牙太用力"——恰恰相反,出血说明刷得不够干净,细菌在作怪。
误区二:"牙齿不疼就不用看医生"——牙周病早期可能完全没有疼痛感。
误区三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牙缝本来就因结石堆积而存在,洗牙只是还原。
误区四:"老了都会掉牙"——健康牙齿可以陪伴终身,掉牙多因牙周病未及时治疗。
写在后
牙齿健康关系到生活质量。很多人在牙齿松动后才后悔莫及,其实牙周病是可防可控的。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治疗,大多数人都能拥有一口健康好牙。
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症状,建议尽快到正规口腔科就诊。记住:对牙周病来说,预防花费的和时间,永远比治疗要少得多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