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不只是牙龈出血 这些症状你可能也中招了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带血,很多人反应是"上火"。其实这很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早期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"沉默",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90%,但主动就诊的人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你的牙齿正在经历这些危险变化
牙周病的发展像温水煮青蛙。初可能只是牙龈红肿,刷牙出血,这个阶段称为牙龈炎。如果放任不管,细菌就会向深层侵袭,导致牙槽骨吸收,这时候就进展为牙周炎。你会明显感觉牙龈萎缩,牙齿变长,冷热敏感,甚出现口臭。
危险的当属牙齿松动阶段。很多患者以为"牙齿自己摇着摇着就掉了",其实这是牙周组织被的结果。临床上见过40岁出头就满口假牙的,多数都是从年轻时忽视牙周健康开始的。
三个刷牙误区正在伤害你的牙龈
很多人自称"每天认真刷牙",但方法可能全是错的。错是横向拉锯式刷牙,这就像用锯子磨树皮,会加速牙龈退缩。第二错是只刷牙齿表面,牙缝边缘成了细菌大本营。第三错是用力过猛,以为越用力越干净,结果把牙龈刷出楔状缺损。
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其实很简单:牙刷斜45度朝向牙龈沟,小幅度震颤,每个区域刷10次左右。别忘了舌苔也要轻刷,这里藏着的细菌是口臭主要来源。建议备两支牙刷,早晚交替使用刷毛弹性。
牙线不是可选品而是必需品
再好的牙刷也只能清洁60%牙面,剩下的40%要靠牙线。很多人说"用牙线会撑大牙缝",这完全是误解。健康的牙缝本来就有生理间隙,牙线能清理的是本该存在的空间。如果出现食物嵌塞,反而说明牙龈已经出现萎缩。
刚开始用牙线可能会出血,这是牙龈炎症的表现,坚持1-2周后出血会明显改善。对新手建议使用棒状牙线,操作更简单。记住要呈"C"型包绕牙齿,上下刮擦而非粗暴拉扯。
洗牙到底会不会伤牙齿
关于洗牙的谣言实在太多。有人说"洗牙会把牙缝洗大",事实是牙结石清除后暴露出原本被占据的空间。还有人说"洗完牙特别敏感",那是因为之前被牙结石覆盖的牙根暴露了。这些症状1-2周就会缓解,长远看利远远大于弊。
成年人都应该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,吸烟者需要更频繁。现在正规机构都用超声波洁牙,配合抛光处理,根本不存在"刮坏牙釉质"的情况。注意避开那些的美容院,的事还是要交给口腔医生。
已经松动的牙齿还有救吗
很多人拖到牙齿松动才就医,这时候通常已发展到中度牙周炎。通过系统的牙周治疗(包括龈下刮治、根面平整等),配合良好的口腔维护,大部分松动牙是可以稳固的。但若牙槽骨吸收超过2/3,可能就需要拔除后种植修复了。
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:戒烟限酒,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),补充维生素C。有研究表明,牙周炎患者坚持治疗和维护,10年牙齿留存率可达85%以上。
预防比治疗简单100倍
与其等到牙齿松动再挽救,不如从今天开始预防:每天有效刷牙两次,使用牙线一次;每半年做口腔检查;发现牙龈出血及时就医;控制甜食摄入频率。记住,牙周组织一旦就,但只要我们及时干预,完全可以让80岁还拥有20颗健康牙齿。
下次再看到刷牙出血,别再简单归咎于"上火"。你的牙齿可能在求救,早发现早治疗,才是对自己好的负责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