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腔科:家长必知的护牙小知识
孩子的牙齿健康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。从颗乳牙萌出到恒牙替换,儿童口腔护理的每个阶段都藏着不少学问。今天我们就来,如何科学守护孩子的牙齿,避免踩坑。
乳牙很重要,别等坏了才着急
很多家长觉得"乳牙反正要换,坏了也不用管",这其实是个大误区。乳牙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,要到12岁左右才能完全替换。在这漫长的10多年里,乳牙不仅承担咀嚼功能,还影响着颌骨发育、恒牙生长甚面部轮廓。如果乳牙龋坏提前脱落,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,后期矫正的代价反而更高。
这些习惯正在伤害孩子的牙齿
含着奶瓶睡觉、频繁夜奶、过量食用黏性零食……这些常见习惯都是龋齿的"助推器"。特别是夜间,唾液分泌减少,牙齿的自洁作用减弱,奶液或食物残渣长时间附着在牙面上,很容易滋生细菌。建议1岁后逐渐戒除夜奶习惯,睡前刷牙后只喝清水。
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口呼吸。长期用嘴呼吸会导致牙弓狭窄、上前牙前突,形成所谓的"腺样体面容"。如果发现孩子睡觉时总是张着嘴,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和口腔科检查。
儿童刷牙有讲究
从颗牙萌出就要开始清洁!初期可以用纱布或指套牙刷蘸温水擦拭,2岁后过渡到儿童专用牙刷。注意三点:一是牙膏用量,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,3-6岁用豌豆大小;二是刷牙方法,推荐"圆弧刷牙法",让孩子像画圈一样刷牙;三是家长要帮刷到学龄期,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发育不完全,自己很难刷干净后牙。
涂氟和窝沟封闭:性价比高的防龋手段
涂氟相当于给牙齿穿上防护衣,能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。建议3岁起每3-6个月涂一次,尤其是有早期龋齿迹象的牙齿。窝沟封闭则是针对磨牙凹凸不平的咬合面,用流动树脂填平沟隙,让细菌无处藏身。这两项技术操作简单,还能报销部分费用。
换牙期的常见问题
恒牙已萌出乳牙未脱落?可能需拔除滞留乳牙;新牙长歪了?先观察3-6个月,很多情况下会自行调整;门牙缝隙大?多数是正常现象,待侧切牙萌出后会自然闭合。如果出现"双层牙"、牙齿明显拥挤或反颌(地包天),建议尽早正畸医师。
看牙医不害怕的小技巧
让孩子熟悉牙科环境很重要。次就诊可以只是参观,坐在牙椅上玩一会儿。平时通过绘本、动画片消除陌生感,避免用"不打针""不疼"这类暗示性语言。治疗时家长要保持平静,你的紧张情绪会传染给孩子。现在很多儿童口腔科采用舒适化治疗,还有草莓味的磨牙钻,体验已经大不相同。
日常护牙实用贴士
• 控制甜食频率比控制总量更重要
• 吃完黏性食物后建议咀嚼无糖口香糖
• 运动时戴防护牙托,避免外伤
• 每3-6个月定期检查,发现问题早处理
记住,保护牙齿不是禁止吃糖,而是建立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。从今天开始,和孩子一起守护那抹健康的笑容吧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