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修复能解决哪些问题?这5类常见牙齿缺失情况需警惕
很多人误以为缺牙只是影响美观,直到吃饭塞牙、说话漏风才意识到问题性。作为从业15年的口腔修复医师,我见过太多患者因拖延治疗导致邻牙倾斜、咬合紊乱的。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不同缺牙情况的修复方案。
单颗牙缺失:别让"小缺口"酿成大问题
门诊常见的就是后磨牙缺失。有位40岁的设计师患者,缺牙三年后才就诊,原本简单的种植修复变成了正畸+种植的复杂治疗。当缺失牙两边的牙齿开始向空隙倾斜,不仅清洁困难易蛀牙,更会导致咬合力分布不均。现在主流的修复方式有种植牙和固定桥,前者不损伤邻牙,后者性价比更高但需要磨小两侧健康牙。
多颗牙连续缺失:修复要兼顾功能与美观
前牙区连续缺失影响外观和发音。上周接诊的退休教师,缺失3颗前牙导致发音模糊不敢社交。我们采用氧化锆全瓷桥修复,既要考虑牙龈形态的自然过渡,还要注意与剩余牙的色号匹配。对于后牙区多颗缺失,义齿虽然便宜,但长期使用可能加速牙槽骨吸收,条件允许建议考虑种植支持式修复体。
半口/全口无牙:这些新技术让咀嚼效率提升80%
全口义齿不再是老年人的。35岁的糖尿病患者因牙周病导致全口拔牙,通过4颗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,咬合力到天然牙的70%。现在还有All-on-4/6即刻负重技术,上午种牙下午就能戴临时牙。要提醒的是,牙槽骨条件差的患者可能需要行骨增量手术。
残根残冠别急着拔:现代修复技术能"起死回生"
碰到不少患者带着X光片问:"医生这颗烂牙根还能用吗?"其实完善的根管治疗后,通过桩核冠修复,很多残根能再服役10年以上。上周完成的病例就是典型,患者犬齿残根经过纤维桩加固和全瓷冠修复,不仅保留原生牙根避免植骨,咬硬物时更有真实触感。
牙齿缺损修复:比补牙更持久的解决方案
经常咬硬物导致的牙体缺损,普通补牙可能反复脱落。对于大面积缺损的活髓牙,超薄瓷贴面能形态同时保护牙神经。而重度磨损的牙齿,采用高嵌体修复比全冠磨除的健康牙体更少。有个糕点师患者前牙切缘缺损,用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后,终于能正常切水果了。
后提醒大家:缺牙修复不是"一锤子买卖",定期复查和正确护理同样重要。下次复诊时,记得带上您的旧义齿,医生需要检查基牙情况和修复体磨损度。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,既要考虑当下预算,更要为十年后的口腔健康留余地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