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不可小觑:牙龈出血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里带着血丝,咬苹果时留下淡淡的血痕——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细节,可能是牙周病给你的早警告。作为困扰我国成年人的常见口腔疾病,80%以上的牙龈问题都与牙周病有关,但多数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想起就医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无声息的口腔健康。
牙周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?
我们的牙齿并不是孤零零地杵在牙槽骨里,牙龈、牙周膜和牙槽骨共同构成了精密的支撑系统。当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,就会刺激牙龈产生炎症反应。如果不及时清理,这些细菌会逐渐形成牙结石,像水泥一样牢牢附着在牙齿根部,持续释放侵蚀牙周组织。
初期可能只是刷牙出血的牙龈炎,发展到后期就会成为牙槽骨的牙周炎。这个过程中危险的是:前中期几乎没有明显疼痛,很多人误以为"不出血就是好了",实际上细菌正在悄悄啃噬你的牙床。
这些信号提醒你该看牙医了
1. 牙龈颜色变深:健康的牙龈呈淡粉色,发炎时会变得鲜红或暗红
2. 口腔异味加重: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感觉明显
3. 牙齿敏感:突然对冷热刺激产生酸痛感
4. 牙齿移位:突然发现牙缝变大或牙齿轻微松动
5. 咀嚼无力:咬硬物时使不上劲
值得注意的是,孕妇、糖尿病患者和长期吸烟人群更容易出现牙周问题。临床观察发现,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治疗会直接影响血糖控制。
治疗牙周病要分几步走?
阶段:基础治疗
通过超声波洁牙去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,配合手工刮治清理牙龈下方的菌斑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-4次复诊,每次间隔一周左右。很多人以为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,其实是原本被牙结石占据的空间露出来了。
第二阶段:手术治疗
对于中重度牙周炎,可能需要做牙龈翻瓣术,直接清理深部感染组织。有些骨缺损的病例,还需要植入骨粉帮助牙槽骨再生。
第三阶段:维护期
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要复查一次,就像糖尿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一样。统计显示,能坚持维护治疗的患者,十年内牙齿丧失率能降低80%。
日常护理比治疗更重要
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)清洁牙龈边缘。不要忽视牙线的作用——牙刷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缝里的菌斑要靠牙线解决。漱口水可以辅助杀菌,但不能替代机械清洁。
一个实用建议:刷牙前先用牙线,这样清洁更好。另外,每年少进行一次洁牙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,我们的口腔也需要护理。
关于牙周病的几个认知误区
"老了都会掉牙":这是典型的将病理现象当作生理现象。只要维护得当,牙齿完全可以陪伴终生。
"洗牙会损伤牙齿":正规的超声波洁牙不会伤害牙釉质,反而能预防更的牙周。
"治疗一次就能":牙周病管理是长期过程,需要医患双方配合。
现代牙周治疗已经能做到或微痛,不要再因为害怕疼痛耽误治疗。记住:在牙周病面前,预防的代价永远小于治疗的成本。下次发现牙龈出血时,别急着换牙膏,先预约个牙周检查才是明智之举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