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怎么选医院?这份指南帮你避开坑
牙齿突然疼得,照镜子发现有个小黑点?十有八九是龋齿找上门了。龋齿填充作为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,看起来简单,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材料脱落、继发龋甚伤及牙髓。今天就用大白话龋齿填充那些事儿。
为什么龋齿要尽早补?
很多人觉得牙上有个小黑点不痛不痒就不用管,等疼起来才发现龋洞已经深到需要根管治疗。龋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:浅龋(牙釉质层)、中龋(牙本质浅层)、深龋(接近牙髓)。前两个阶段做普通填充就能解决,一旦发展到深龋,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都会翻倍。
举个真实例子:上周有位30岁的患者,原本只需要400元左右的树脂填充,因为拖了半年,后花了2000多做了根管治疗加牙冠。早发现早处理,才是真的省钱。
三种主流填充材料怎么选?
目前正规医院常用的是复合树脂、玻璃和嵌体三种:
1. 复合树脂:性价比,颜色接近真牙,适合前后牙小范围填充。价格一般在300-600元,能用5-8年。缺点是操作要求高,遇到技术不过关的医生容易脱落。
2. 玻璃:适合儿童乳牙或靠近牙龈的龋齿,会缓慢释放氟化物防龋。价格200-400元,但美观度较差,容易染色。
3. 嵌体:用于大面积缺损,相当于定制"牙片",耐磨性好。分金属和全瓷两种,价格1500-4000元不等。
具体选哪种要结合龋洞位置、大小以及牙科医生的建议,不是越贵越好。
避坑指南:四招识别靠谱医院
1. 看消毒流程:正规机构会用预真空灭菌器,器械包有变色指示条。如果看到医生直接拆塑料袋取器械就要警惕了。
2. 查医生资质:要求出示《医师资格证书》,重点看执业范围是不是口腔。有些全科医生转行做牙科,经验可能不足。
3. 问材料品牌:3M、科尔等品牌都有防伪验证。遇到说"进口材料"却不具体信息的要当心。
4. 看设备配置:现在稍好的诊所都会配口扫仪和咬合分析仪,传统凭经验操作的较高。
治疗前后注意这些细节
填充前要和医生确认:有没有拍小牙片检查龋坏深度?是否需要垫底保护牙髓?如果是后牙咬合面,建议选择纳米树脂这类高耐磨材料。
刚补完牙2小时内别吃东西,24小时内避免用补牙侧咀嚼硬物。如果出现自发痛或冷热敏感持续超过一周,要立即复诊——可能是填充体过高或存在微渗漏。
后提醒:即便补好了牙,每半年也要做一次口腔检查。临床数据显示,85%的二次龋齿都发生在填充体边缘。做好日常清洁+定期涂氟,才能让补过的牙齿用得更久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