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真要命!关于牙体牙髓病你需要知道的事
张女士近总感觉右后牙隐隐作痛,尤其喝冰水时像触电一样。开始她没当回事,直到某天半夜被剧痛惊醒,整个右脸肿得像包子,才慌忙挂急诊。医生检查后告诉她:"这是典型的牙髓炎,再晚来几天可能就要拔牙了。"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,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让无数人痛不欲生的牙体牙髓病。
牙齿里的"小心脏"发炎了
每颗牙齿就像个小房子,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,中间是稍软的牙本质,里面藏着牙髓——这个充满血管神经的"小心脏"。当蛀牙或外伤了外层保护,细菌就会长驱直入。牙髓发炎时会产生大量渗出物,被坚硬牙齿团团围住无处释放,就像锅持续增压,那种钻心的疼痛谁都忘不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牙髓炎有个狡猾的特点:初期遇冷热敏感,很多人误以为"忍忍就好";等发展到自发痛阶段,往往已经错过佳治疗时机。这时即便吃止痛药,也像往火山口倒冰水,只能暂时缓解。
别等牙髓"坏死"才后悔
临床常见两种情况:一种是像张女士这样的急性牙髓炎,疼痛来势汹汹;另一种是慢性牙髓炎,可能只是偶尔隐隐不适。但别以为不痛就是好事,慢性炎症会让牙髓慢慢坏死,细菌继续向下渗透,可能引发根尖周炎甚颌骨感染。
去年有位40岁的程序员就吃了大亏。他左上磨牙三年前补过,近咬硬物时略有不适,体检发现牙齿已经变色。拍片显示根尖区出现明显阴影,后不得不做根管治疗+桩核冠修复,前后跑了五六次诊所。医生说要是早半年处理,或许能保住更多健康牙体。
现代治疗其实没那么可怕
提到根管治疗,很多人立即想到"电钻声"和"酸痛感"。其实现在正规机构都配备麻醉仪,配合橡皮障隔离技术,治疗过程完全可以接受。重要的是,完善的根管治疗能保住天然牙,避免种植或镶牙的麻烦。
目前主流治疗流程是:开髓减压→清理感染牙髓→根管预备消毒→三维充填。整个过程约需2-3次,每次间隔1周左右。治疗后医生通常会建议做全瓷冠保护,毕竟经过治疗的牙齿就像去核的核桃,虽然外形完整但比较脆弱。
日常预防记住这5点
与其忍受治疗之苦,不如做好日常防护:
1. 早晚刷牙别偷懒,好用含氟牙膏,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
2. 牙线比牙签更友好,能清理牙刷够不到的牙缝
3. 每年少一次洗牙+口腔检查,小洞早补不遭罪
4. 少吃黏性甜食,碳酸饮料尽量用吸管
5. 运动戴防护牙托,避免意外外伤
特别提醒家长们,儿童6岁左右长出的"六龄齿"终身不换,但表面窝沟深,建议及时做窝沟封闭。很多青少年蛀牙都是从这颗牙开始的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Q:杀神经后牙齿就"死"了吗?
A:说是去除感染组织。牙齿仍能通过牙周膜获得营养,只是失去冷热感觉。
Q:根管治疗多高?
A:规范操作下超过90%,少数失败多与牙根裂或微渗漏有关。
Q:治疗后的牙齿能用多久?
A:做好冠保护且维护得当,通常能使用10年以上,相当于"第二次生命"。
后要提醒大家,江湖上所谓的"牙髓偏方"都不靠谱。牙髓一旦感染基本不可逆,拖延只会加重病情。下次牙齿时,别等疼得撞墙才就医,早检查早治疗才是明智之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