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早期不痛不痒?小心它正在悄悄毁掉你的牙齿
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,35岁以上人群中有超过80%受到不同程度牙周问题困扰。但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——那时可能已经错过佳治疗时机。
牙龈红肿出血不是"上火"
27岁的李女士一直把刷牙出血当作"上火",直到前牙出现明显缝隙才就医。检查发现,她的牙槽骨已吸收三分之一。像李女士这样的不在少数,牙周病初期症状容易被误解为普通炎症。
健康牙龈呈淡粉色,质地坚韧。当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:
- 刷牙/咀嚼硬物时出血
- 牙龈颜色变深红或紫红
- 晨起口腔有味
- 牙齿有伸长感或松动
牙结石才是罪魁祸首
牙菌斑在牙齿表面堆积48小时后就会钙化形成牙结石,这些粗糙的沉积物不断刺激牙龈,引发慢性炎症。随着时间推移,炎症会向深层组织扩散,终导致牙槽骨吸收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。研究显示,重度牙周炎患者:
- 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5%
- 糖尿病血糖更难控制
- 孕妇早产概率升高2-3倍
治疗要分"四步走"
牙周治疗通常包括:
1. 基础治疗:全口洁治(洗牙)+龈下刮治,清除菌斑和结石
2. 手术治疗:对深牙周袋进行翻瓣清创
3. 修复治疗:松动牙固定或缺失牙修复
4. 维护期:每3-6个月复查护理
早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,炎症可以得到良好控制。但已经吸收的牙槽骨,这也是强调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因。
日常预防记住这5点
预防牙周病其实比治疗简单得多:
① 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,短距离水平颤动
② 每天使用牙线:清除牙缝间菌斑
③ 半年洗牙一次:清除顽固牙结石
④ 控制血糖血压:降低并发症风险
⑤ 戒烟:吸烟者牙周病风险高3-6倍
特别提醒:孕妇、糖尿病患者、正畸人群要加倍注意牙周健康,这些群体更容易出现快速进展的牙周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
这是典型误区。洗牙后感觉到的"牙缝"其实是之前被结石和肿胀牙龈填满的空间。去除这些病变组织后,牙齿了本来面目。
治疗很痛苦吗?
现代牙科已广泛应用表面麻醉和显微技术,正规操作下不适感很轻微。放任不治导致的疼痛和牙齿脱落才是真正的痛苦。
牙齿就像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固定树木的土壤。当土壤流失,再挺拔的大树也会倒下。关注牙周健康,就是守护牙齿的根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