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有必要做吗?一篇文章讲清补牙全过程
早上刷牙时突然发现牙齿上有个小黑点,咬东西时还会隐隐作痛——这很可能是龋齿找上门了。作为口腔科常见的治疗项目之一,龋齿填充每年帮助上千万人挽救濒临"报废"的牙齿。但关于补牙,很多人还存在各种疑问:什么时候必须补?过程会不会疼?不同材料该怎么选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把补牙这件事说清楚。
小黑点变"无底洞"要多久?
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就像盔甲,一旦被细菌腐蚀出缺口,速度就会成倍增长。初期可能只是牙釉质表面的淡黄色斑点,3-6个月就可能发展成肉眼可见的黑色龋洞。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,说明已经错过自愈机会,必须尽快处理:吃冷热食物有短暂刺痛、牙缝经常塞食物、照镜子能看到明显凹坑。特别要提醒家长,儿童乳牙的矿化程度低,从发现黑点到伤及牙神经可能只需要2-3个月。
补牙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可怕吗?
现代牙科设备早已摆脱"电钻轰鸣"的时代。现在普遍采用的显微补牙技术,用的是比头发丝还细的喷水钻头,配合表面麻醉凝胶,大多数患者在整个备洞过程中只会感觉到轻微震动。真正需要打麻药的情况,其实是当龋坏已经接近牙髓时的治疗前准备。有个实用建议:预约时间选在上午,这时痛觉敏感度相对较低,医生的操作度也更好。
3种主流填充材料怎么选?
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树脂、玻璃和嵌体各有特点。复合树脂是性价比之选,260-400元/颗的价格,颜色接近真牙,适合前牙和中小型龋洞;玻璃释放氟的特性适合儿童乳牙,但硬度稍差;对于超过1/3牙体损坏的情况,耐磨度更高的陶瓷嵌体是更好的选择。要注意的是,某些号称""的银汞合金材料,因为存在汞挥发争议,正规医疗机构已逐步淘汰。
补完牙就一劳永逸了吗?
刚补好的牙齿就像新贴的瓷砖,需要24小时完全固化期。这段时间要避免用该侧咀嚼,三个月内少吃年糕、牛皮糖等黏性食物。每年定期检查填充体边缘是否密合,普通树脂材料正常使用5-8年就需要评估更换。日常护理有个小技巧: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时,可以重点填充牙与邻牙的接触面,这个部位容易滋生新的龋坏。
这些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
孕妇出现龋齿建议选择孕中期(4-6个月)进行治疗;高血压患者需提前测量血压,避免紧张引发不适;糖尿病患者要告知医生用药情况,因为血糖过高会影响愈合。对于极度恐惧的患者,现在部分机构"睡眠补牙"服务,在静脉麻醉下完成治疗,但需要家属陪同并提前做好各项检查。
牙齿问题从没有"忍忍就过去"的说法,及时处理一个小黑点的花费,远比后期做根管治疗或种植牙划算得多。下次发现牙齿异常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做一次详细的口腔检查,毕竟再好的填充材料,也比不上原装的健康牙齿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