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:补牙前必须了解的5个关键问题
当牙齿上出现小黑点或吃东西时突然酸痛,很多人会意识到:该补牙了。龋齿填充是口腔科常见的治疗之一,但关于补牙的材料选择、过程体验、后续护理,仍有很多人存在误解。作为在牙科领域工作多年的从业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关于补牙的那些事。
一、什么时候必须做龋齿填充?
很多人抱着"不疼就不用治"的想法,这是危险的误区。当牙齿出现以下情况时,建议立即就诊:咀嚼食物时有明显酸软感;对着镜子发现牙齿沟槽变黑;冷水漱口时出现短暂刺痛。临床数据显示,早期龋齿(仅侵蚀牙釉质层)的填充治疗,可达95%以上,而拖延到牙髓发炎,治疗费用和时间都会翻倍。
二、补牙材料怎么选?
目前主流材料有三种:树脂材料适合前牙和可见部位,颜色接近真牙但耐磨性稍差;玻璃材料具有缓释氟的特点,适合儿童乳牙;银汞合金虽然逐渐淘汰,但在后牙咬合面仍有使用优势。价格方面,单颗牙从200元到800元不等,具体要根据龋坏位置和范围来决定。
三、补牙过程究竟疼不疼?
现代麻醉技术能让治疗过程基本。局部麻醉时会有轻微蚊虫叮咬感,真正操作阶段更多是听到器械声音的心理紧张。对于浅龋,有些诊所已开展修复技术,连麻醉都不需要。特别提醒:如果牙齿已经自发疼痛,说明可能需根管治疗,这时单纯补牙反而会加重症状。
四、补牙后要注意什么?
树脂材料需要24小时完全固化,这段时间内避免咀嚼硬物。所有补牙材料都存在老化问题,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填充体边缘是否密合。有个实用小技巧:用牙线通过补牙位置时应该顺畅无阻力,如果牙线经常卡住或起毛,可能提示填充体已有缺损。
五、这些补牙谣言别轻信
"补牙会导致牙齿变脆"是常见误解,实际上龋洞本身才是削弱牙齿的主因;"怀孕不能补牙"也不科学,孕中期反而是处理口腔问题的期;还有人认为"补牙材料越贵越好",其实后牙区使用高端美学树脂反而是种浪费。记住:适合的才是好的。
后给个实用建议:发现龋齿要尽早就诊,但不必过度恐慌。现在正规口腔机构的填充治疗都能在30分钟内完成,定期洗牙时让医生检查旧填充体状态,就能有效预防继发龋。保护好现有牙齿,远比以后做种植牙更划算也更健康。


